发布日期:2025-08-06 05:47 点击次数:130
每一轮牛市,最先被抹平的总是破净股——那些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的公司看似荒芜,实则暗藏富矿。
潮水退去时,它们被市场遗弃;潮水涌来时,又最先被资金拾起。只是,并非所有破净都配得上“价值”二字,真正能在废墟里捡到金块的人,靠的是显微镜般的甄别,而非赌桌上的一掷。
一、牛市三段论:破净股的宿命
经验里,牛市总沿着相似的脉络推进:
1. 初期——把“便宜”买光:情绪修复,资金先扫净最便宜的筹码,破净股批量消失;
2. 中期——把“成长”买贵:业绩与故事齐飞,十倍股诞生;
3. 末期——把“泡沫”买爆:鸡犬升天,再无一处洼地。
2007、2015 年皆是如此——指数抬头,破净名单迅速缩至个位数直至清零。规律并不神秘:经济回暖,盈利复苏,估值最低的那批公司自然先被填平。
二、沙里淘金:三个筛子
破净只是表象,质地才是命脉。
1. 净资产含金量:
• 存货、应收、商誉占比畸高,账面资产可能只是一场会计魔术;
• 银行拨备覆盖率超 300%、资源类公司拥有矿山土地等硬资产,才是可触摸的“真钱”。
2. 盈利能否翻身:
• 净利润连续回升、ROE 逐季改善,周期行业尤其要看龙头能否率先提价;
• 钢铁、化工等重资产板块,一旦需求反转,盈利弹性往往大得惊人。
3. 政策风向:
• 银行、地产、基建常年破净,却也是政策最先照拂的方向;
• 估值提升计划、提高分红比例的央国企,等于给市场递上一份“保底合约”。
三、组合打法:四把标尺
1. 分散:银行、能源、基建各配一角,不把鸡蛋押在同一辆战车上。
2. 3+2 过滤:
• 资产负债率<70%;
• 应收+存货+商誉<净资产 50%;
• ROE>5%;
• 动态市盈率<20 倍;
• 近两年利润正增长,且无重大诉讼或造假前科。
3. 动态调仓:初期重仓破净,中期向成长性腾挪,末期留一份清醒。
4. 锁定现金流:高分红、低估值的央国企,既能吃息又能抗跌——大秦铁路、新钢股份之类,分红率过半,堪称熊市盔甲、牛市垫脚石。
四、暗礁:三种死法
• 行业日薄西山——需求萎缩的钢铁、机械,再便宜也可能是价值陷阱;
• 股东夺路而逃——大小非连绵减持,往往暗示内部人早知底牌;
• 财务浓妆艳抹——靠调折旧、虚增资产扮靓净资产,破净只是卸妆后的惊悚。
五、当下窗口:2025 年的破净名单
截至 7 月,A 股破净股仍超 300 只,扎堆房地产、化工、银行。指数叩关 3600 点之际,政策暖风与盈利拐点同步出现:
• 基建链的央企龙头订单饱满;
• 资源类企业库存低位、价格抬头;
• 部分银行不良率见顶回落。
估值洼地尚在,时间差就是收益差。
淘金破净,比的从来不是胆量,而是耐心与细致。把财报一页页翻旧,把行业供需一点点拆清,才能在市场狂欢前悄悄落座。牛市会奖励每一双提前看见未来的眼睛,也会惩罚每一次偷懒的跟风。真正的富矿,永远藏在多数人嫌麻烦的细节里。
免责声明:内容基于公开信息梳理,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操作需谨慎。引用图片若有侵权,请联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