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10 01:39 点击次数:102
咱们要是还整天盯着屏幕,等着A股那万点牛市横空出世,这回真的要自问一句:你真觉得那一天能等到吗?
什么“小区股民便利店”,“万点行情”,那些老牌财富自由梦想,怎么感觉比十年前的小卖部里的老冰棍都要“年代感”更重。
我楼下门口那间便利店,前两年还常听到炒股大爷们高谈阔论各种“抄底”,“冲万点”,时不时还举例“张叔”去年压全仓,结果现在都开始琢磨买ETF了。
张叔算是老江湖了,炒股二十年,坑也跳了不少啊。
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总拿那本子记大盘,盼着自己被牛市翻盘,赚回过去的“炒股血汗钱”。
但说实话,这几年炒股的剧本彻底翻新了。
去年的上证指数,不光没冲万点,连6字头都够呛。
张叔盼“全员解套”,结果账户上的“传统股”越跌越深。
一边是抱着过去地图踏破铁鞋找机会,另一边,小李定投半导体ETF,收益蹭蹭上涨,差距越来越大。
秋天的时候,张叔终于“服了理”,跟着小李学着分析赛道、投指数基金,年尾一算账,比之前三年收入还多一大截,简直活成了“新时代散户”。
这么一说,我们是不是该重新思考下A股这几年“变脸”的原因?
其实,用“老眼光”看现在的A股市场,真会容易卡在原地不动。
印象里,大家炒股就盯着指数,觉得只要大盘一红,买啥都能赚小钱。
过去也理所当然相信,只要牛市一来,韭菜全员翻身。
但最近你身边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指数涨了好大一波,朋友手里的股票不少还是砸盘,收益还是被行情“吊打”。
盘点下来,数据也够震撼——去年的“9·24”政策之后,指数涨了33%,但三成股东账户净值却还差些意思,没能同步飞涨。
这说明啥?
市场已经不是以前那种一荣俱荣的“草台班子”,而是分化越来越明显的“赛道对决”。
其实,行业排名这事也不只是嘴上说说。
有一次,我帮表弟查A股行业市值,意外发现电子行业现在已经彻底压过银行了。
啥时候银行不再是“一哥”了?
现在是电子、TMT板块、半导体、AI概念各种硬核科技当道。
总市值13万亿,排面全靠新技术撑,谁要还把煤炭、地产当保底,十有八九又要成“老股民叹气群”的主角。
感觉就像你拿着老地图去赶高铁,路都不在同一个维度了。
更有意思的是,现在的炒股主流已经不是靠“大盘普涨”那种懒人思路,而是得顺着行业结构变革走。
以前大家有种“等牛就能翻身”的侥幸心态,现在赛道的“马拉松”才是真的改变命运的出路。
而注册制的落地,直接改变了市场生态。
张叔以前啥最怀念?
当然是“打新必赚”的年代,抽签一中就是板板连涨,美滋滋赚生活费去旅个游,行业门槛感觉还挺低。
可是,现在的新股,市盈率一说全由市场定价,前面五天都没涨跌幅限制,首日破发成了常态,打新不看招股书分分钟踩雷。
张叔去年就有一次,“随手”买了只制造业新股,没想到第一天开盘就跌了12%,直接影响了心情,一周都懒得去便利店。
慢慢他才明白过来,现在的市场,是「成熟了」。
以前那种炒“壳公司”或者“赌重组”的套路,已经逐渐被市场淘汰。
去年强制退市公司攀上新高,业绩不达标、光炒作没真本事的企业根本混不下去。
小李说得对,现在买股先查退市风险,再掂量估值合理不合理,虽然麻烦,但感觉安心多了。
说到钱的流向,市场结构也变了不少。
以前散户们说白了是“风吹草动全跟着跑”,行情一起来,买的人像下班高峰扎堆坐公交,行情一砸盘,大家又一起慌忙逃离。
整个市场情绪化严重,那叫一个跌宕起伏。
但现在机构越来越多,ETF规模突破5万亿,成交占比都摸到7.39%,已经变成市场的“定海神针”。
也就是专业资金越来越 “精”,不那么容易被韭菜情绪带偏节奏。
有意思的是,现在的散户也没闲着,逐步进化为“砖家型”。
像我认识的财经博主阿凯,以前熬夜盯盘,眼睛红得像通宵打游戏的小学生,总是后悔卖早了、买晚了。
现在他直接用AI工具筛财报、分析行业趋势,十分钟搞定,剩下还能带娃去打篮球。
去年阿凯靠AI挑出“高研发+高股息”公司,收益比过去五年都高,直接打破了手动选股的“天花板”。
身边这样的人越来越多,还有数据说46%的散户用智能工具做投资决策,把机构专属分析装进自己手机里。
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专业化”已经取代了过去那种纯粹拼运气式的炒作。
除了工具进步,A股赚钱逻辑也变了不少。
老一辈投资者总喜欢追热点,只要哪个“概念”当红,立马买进,管它公司赚没赚钱。
但现在这招越来越“没谱”,有业绩支撑的板块和公司才是主力。
去年光学光电子板块涨得快,不是因为网上疯传,而是这类公司净利润暴涨,实打实的盈利力成了最硬的点。
半导体板块涨超70%,也是因为行业订单排到明年,整个产业链产能爆棚,厂里员工都快加班到秃头了。
这一波操作下来,投资圈说的都是“业绩为王”。
说到公司“回馈投资者”,最近几年分红、回购也是高频操作。
今年超过2100家企业搞回购,金额1600亿,三成还直接注销股份。
这也不是嘴上说说,真金白银还给股东,证明企业“踏实靠谱”。
想想同事老周买的家电股,去年不仅股价涨两成,还分红比银行利息高两倍,老周天天念叨:“现在买股不用看小道消息,公司会不会赚钱都写在财报上。”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要想跟上这一波股市进化,真的有必要改变下“旧模式”的思路。
与其一味等牛市,不如踏实找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
像没时间看盘的陈阿姨,前几年跟姐妹团买票,亏得七零八落。
后来听理财经理建议,直接每月定投1000块科创50ETF。
不用盯盘,不关心风浪,安安稳稳地拿科技成长的红利。
去年年底一对账,能给孙子买新平板,笑得合不拢嘴。
喜欢深究的朋友,完全可以关注“政策+产业+技术”都加持的热门赛道。
比如AI算力、半导体设备,你看机构配置占比,政策扶持再加上行业的创新速度,跟着产业后浪打,远比赌大盘靠谱。
我表哥搞电子技术研发,他买半导体设备股就是因为“我们工厂今年最缺的就是好设备,这些公司以后肯定香。”
还有稳健派投资者,高股息板块是优选目标。
这些企业ROE常年稳在15%以上,分红水平高,股价更平稳,能保证现金回流。
邻居王大爷,向来只挑分红稳定、业绩过硬的公司买,年收益也能比存款高不少,心里也就踏实。
话说回来,过去那种“随便买就赚钱”的年代,基本已成回忆。
成熟市场不是“躺赢的乐园”,A股也从“投机市”转型成“配置市”。
这其实是让真正愿意花点心思研究,懂得价值投资的人得到更多机会。
就像农民播种,不都是指望每年都风调雨顺。
投资也是如此,不能把希望全压在“牛市来救我”。
现在A股整体市值高达104万亿,背靠中国经济的底裤。
研发投入接近两万亿,为未来增长铺路。
ETF规模5万亿,市场越来越稳健。
这些实打实的超级转型,比“万点牛市”的口号更值得大家持续关注。
近两年再去便利店,老股民坐成一排,聊天内容也从“大盘明天涨多少”变成“这家公司研发多少”、“行业趋势怎样”、“下一波政策落点在哪里”。
张叔现在还会给年轻人讲怎么规避退市、分析基本面,俨然变身新手“导师”。
整个A股圈子,从“等牛市等翻身”变成“靠本事靠认知”。
所以说,别傻等啥万点牛市了,市场赚钱的逻辑早变了。
现在的好行情,藏在每个细分产业的提速里,藏在那些优质企业的创新项目里,更藏在自己逐步升级的市场认知与操作里。
与其天天围着“牛市神话”打转,不如脚踏实地,沉下心来做功课。
把科技行业的运作机制搞明白,弄懂公司回购的底层逻辑,学会用新工具武装自己,赚钱机会就不会在你身边溜走。
与其守着过去的愿景不放手,倒不如拥抱新变化,每个人都能在股市波浪里捞出属于自己的金色鱼。
问你一句,你觉着A股还能靠等牛市暴富吗?
还是宁愿信“努力升级认知和配置才是真正的投资本事”?
留言聊一聊呗,你是不是还在等万点,或者已经找到属于自己的赚钱门道了?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