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10 12:54 点击次数:122
数据摆在这,谁能想到,全国乡村医生平均年龄都五十开外了,六十往上的一抓一把。
还记得疫情刚爆发那会儿,村口诊所的玻璃门被敲得比过年还勤。
那些天,我手机24小时开机,卫生局、镇里、村委会轮番轰炸,活儿多得像打怪升级,啥事都能摊上你。
测体温、统计信息、发药、上门宣讲,村民一句“你比我亲儿子还懂事”,我心里酸甜苦辣一锅煮。
真要说热闹,也就那阵子。
结束了,诊所门口的狗都懒得理你,领导的关心像春天的柳絮,飘两天就没影了。
别小看那条红围巾,发的时候一屋子人笑得像中了大奖,转脸回家,兜里比脸还干净。
补贴?
有是有,数一数,顶多能买两袋奶粉,加个鸡腿还得挑打折那种。
老李头算村里“名医”,干了小半辈子,疫情结束后,腰也直不起来了。
我有时候晚上过去他那边,屋里点着昏黄的灯,他烧粥,锅铲掉地上都懒得捡。
我说你咋这么懒,他笑着说“老了,没劲了”。
你要说感动,说实话,更多是无奈。
我们这些老乡医,白天还在给人看病,晚上自个儿吃药,没人问你饭吃了没,药够不够用。
讲真,村医这行当,年轻人根本不愿意干。
你说钱吧,不多,体面也谈不上,城里人退休有金有银,我们退下来,连自己家都得小心翼翼。
社保医保断断续续,补贴得自己去跑,审核那一关跟玩通关游戏似的,能过全靠天意。
村医老了,谁来兜底?
政策年年喊,落实到手上的多半都成了“空头支票”。
有时候我挺羡慕城里医院的医生,退休了还能去茶馆下棋,村医呢?
大多守着那几平方米的小诊所,等天黑了给自己量个血压,看看药箱里啥还剩着。
疫情时咱们算“主角”,疫情过去了连“配角”都算不上,剧情结束,舞台一秒打回原形。
村里有个小孩感冒,家里人舍不得花钱送去镇医院,一通电话把我叫过去。
我冒雪骑着三轮过去,孩子好了,家长煮了碗热汤面给我。
那一口面吃下去,心里还真有点暖。
可暖归暖,日子总得过。
你说这点情分能换啥?
药钱都不够。
网上有句话,村医是农村的“万能胶”,啥都得沾点边。
疫情时,咱们是防线、是宣传员、是心理咨询师,连村里打架都得拦两句。
风头一过,谁还管你?
有时候我拿手机刷新闻,看到又有哪个乡医退休没人管,心里像压了块石头。
评论区还老有人问:为啥年轻人不愿意干?
你说为啥,谁想一辈子守着小诊所,老了还得担心明天饭钱从哪来。
说到数据,别觉得我唬人。
2023年,全国乡村医生平均年龄超50岁,60岁以上的三分之一。
疫情期间,基层防疫90%靠着乡医撑着。
风头一过,养老医疗都成了“谜题”,真有政策落地的地方不多见。
年年都喊“改革”,年年还是这老一套。
村医的命运有点像老旧收音机,响的时候全村都围着听,坏了就扔角落吃灰。
你别说,这还真不是矫情。
姚明退役能当主席,我们退下来,能在村口多坐张凳子都算好的。
你说村医有啥主角光环?
主角光环亮了几年,最后都成了自家院子里晒太阳的老头。
老乡医守了半辈子村,最后连个像样的告别都没有。
有朋友问我,你后悔吗?
我说后悔个啥,人生就是这样。
干得时候拼命,退下来没人提,谁让咱是“工具人”体质。
疫情时,村医风风火火,领导合影、锦旗扎堆,过了这劲头,狗都不来问你。
你说这日子咋整?
还能咋整,照样吃饭、吃药、琢磨明天谁还需要你。
政策文件、补贴名册,村医退休后的保障,年年说,年年悬在那儿。
老乡医们自己知道,盼不来啥天降福利。
大家都等着下一个“奇迹”,但奇迹不常有。
你以为乡村医生是铁打的吗?
铁打的都锈了,人呢?
你看,故事说到这,没啥圆满结局。
村医的戏码,疫情时热闹,退场时没人送花。
你家里有老乡医吗?
他们活得还顺心吗?
要是有空,留言聊聊呗,别让我们这些“背景板”真成了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