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29 09:55 点击次数:180
ST高鸿这事儿,简直就是一部投资人教科书版的“大型翻车现场”,说白了,这股票能让人明白一个硬道理:别抱侥幸心理,要命的坑从来不给人第二次机会。
故事得从7月21号那天说起。这股子一开始跌得稀里哗啦,早早拉响了警报——公告里明确写着风险,有退市的可能性。可惜,有人觉得“机会”来了,非要跳进去搏一把。有意思的是,开板后股价还拉到过2.7元,给了人机会跑路,但不少朋友低估了形势,又追高杀进去,最后被生生套牢。
后来,也不知道是不是天真乐观推动了勇气,有人总想着“国企股能兜底”,结果这股子没兜着,而是继续往沟里滑,拉通算,看进场的散户基本都摔了跟头。还真别说,有人在短暂的反弹里重新上车,填坑的速度堪称光速。
8月11号这边,公司处理结果出来了:天价罚单,造假案实锤,“年年灌水”虚增营收和利润,融资还欺诈。这时候基本上就“板上钉钉”,退市名额妥妥被盯上了。按常理,退市跑不掉,股民应该趁早踩着相对“体面”的时候快跑。然而,现实给人上一课,很多人还在做发财梦,忽略了这核弹级别的风险。
接下来的剧情彻底清一色——11个一字跌停,改不了市场的刚性规则。这些日子,参与抄底的投资者,少则亏个四五成,多的接近腰斩。这还只是短期内的损失,长线持股呢?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朋友,“报表”简直惨不忍睹。
让人难以理解的是,退市风险如此明显,居然还有人心存幻想,偏偏要“逆风飞翔”,赌什么反弹。不仅本金缩水,还连带着一肚子怨气。结果市场一如既往地面无表情“讲规则”:后悔晚了,没用。
说白了,股市不是情怀剧场,更不是中彩票。对明显不合规、退市风险大的票,投资人不是没机会跑,而是有意忽视或者太侥幸,总想着“万一”。但在严监管的时代,“万一”的窗口早就越来越小了。
投资的本质是风险管理,而不是单纯追求收益。抄底可以,但得分场合,像这种已注定退市的股票,赌一手只能自讨苦吃。入市前多做功课,认真看公告、研究政策,不然把本金打水漂,真的只能怪自己。
这事你怎么看?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