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09 10:46 点击次数:78
一场“温情”戏码把河南的老年人圈了进去,353位老人损失超过6751万元。骗子先抛出“扫码进群就能领鸡蛋”“参加免费旅游还有红包拿”等话术,把人拉进私域流量池,用低价诱饵和朋友圈裂变做用户画像,铺开关怀话术,再逐步推进消费链路,先揩油后下手。你跟我说这事儿没法防?就是听着像福利,实际上是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真心的,别被糖衣炮弹晃了眼。
在洛阳的案例里,骗术走了“旅游关怀”那套先包车包吃,把老人照顾得服服帖帖,旅程结束就开始推“旅游权益包”,诺到期返本息,进而诱导购买保健品、投资项目。北京一位市民说,她72岁的父母在群里买了假珠宝、三无化妆品,几块钱的鉴定证书就敢卖几百上千,真假的?我才不信呢——可现实就是有人被忽悠得服了。俚语来两句太实在了,没得说;走哪儿都一样,坑多着呢。
私域直播的运营套路专业又犬儒用健康内容维持活跃度,发小额红包做信任利器,筛选“高价值”老人拉进小群,由所谓“指导老师”跟进推销,甚至编排狗血剧情。武汉大学法学院的彭超教授表示,监管边界模糊让这类行为更难遏制,属于监管漏洞、消费欺诈、证据保全和投诉路径不明的问题。太厉害了吧?有些直播间宣传与实际产品严重不符,掺假、夸大成常态,扯淡得很。
做儿女的能做什么?多陪伴、多沟通,用亲情做最好的防骗盾牌。遇见可疑促销要提醒父母保存聊天记录、账凭证,及时向消协和公安报案并申请证据保全,别让情感攻势盖过理性判断。别忘了官方渠道不会要求跳到第三方收款,看到“扫码领奖”“先交费后返利”的话先按下暂停键。多回家看看、多点耐心劝一劝,比念经顶用得多,没门儿走捷径,咱们得守住那点养老安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