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热点资讯
【多彩新论】让非遗在孩子心中扎根
发布日期:2025-07-31 23:07 点击次数:160
这个暑假,我加入“春晖小课堂”支教队伍,并以“民族服饰”为切入点培养孩子们对非遗的兴趣。当课本上的苗绣、侗歌变成现实中的课题时,我发现非遗传承不仅在于保护,更在于激活——尤其是让年轻一代重新认识并热爱自己的文化根脉。
“民族服装设计+T台走秀”课,老师让孩子们用旧报纸、彩纸和胶带,设计一套属于自己的“民族服饰”。起初,大家有些迟疑:“报纸也能做衣服?”但短短一个小时后,教室变成了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工坊:有的孩子用折纸模仿苗绣的纹样,有的用撕纸拼贴出侗族银饰的质感,有的甚至给自己的“服装”编了一个家族故事:“这是妈妈教我的花纹,她说这是山里的精灵……”
孩子们穿上自己亲手制作的“盛装”,在临时搭建的“T台”上昂首挺胸,眼神里闪烁的不只是成就感,更是一种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一个小女孩悄悄地说:“老师,我以后想学真正的苗绣,把我的衣服做成真的!”这让我突然意识到:非遗传承不仅是博物馆里的静态陈列,也是活生生的、充满生命力的表达,是可以融入现代生活的活态文化。孩子们用报纸模仿苗绣时,他们不是在复制传统,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它。
饮水思源,回报桑梓。支教时间虽短,但是帮助一个孩子记住自己民族的故事,让一个少年萌生“帮助他人”的愿望,这份行动就已足够珍贵。非遗与乡村教育结合,孩子们自信漫步T台,他们不仅收获了成长,也唤醒骨子里那份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情感。
(作者系凯里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2023级学生)
作者 王蕾
编辑 金妮
二审 伍少安
三审 蒋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