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9-19 03:38 点击次数:75
最近,咱们河南老家出了个大新闻,可能很多人都听说了,那就是贾鲁河要重新通航了。
省里准备投入将近两百个亿,花上四年时间,把这条古老的河流重新整治一番,让大船能从郑州家门口一直开到外面去。
消息一出来,网上讨论的挺热闹,不少人心里也犯嘀咕:现在这年头,地上跑的有高铁和高速公路,天上飞的有飞机,速度多快啊,为啥还要回过头来,花这么多钱去挖河道,让船慢悠悠地在水上跑?
这不是有点跟不上时代潮流,甚至是白花钱吗?
其实,这事儿要是看明白了,就会发现它背后藏着一盘很大的棋,跟咱们河南未来的发展,甚至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咱们先来看看这个贾鲁河复航工程到底要干啥。
简单来说,就是要把从郑州附近到周口汇入沙颍河的那一段,总共一百多公里的河道,进行一次彻底的升级改造。
标准还不低,要达到国家三级航道标准。
这个标准可能大家听着有点陌生,说白了,就是以后上千吨的大货船,甚至两千吨的船队,都能在这条河上畅通无阻。
整个工程不光是挖深河道,还要在沿途建三个像“水上电梯”一样的大坝枢纽,专门帮助船只一级一级地上下“楼梯”。
同时,还计划在尉氏县建一个全新的港口,一年能吞吐两千万吨的货物,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另外,沿途有三十多座桥梁也得跟着改造,确保大船能从底下顺利通过。
这么一看,这196亿的投资,每一分钱都规划得明明白白,是个实打实的超级工程。
那么,最关键的问题来了,花这么多力气图什么呢?
咱们得算一笔经济账。
在所有运输方式里,水路运输的成本是最低的,这一点是公认的。
打个比方,同样运一吨货物跑一公里,用大卡车在高速上跑,成本可能要五毛钱,换成火车能便宜不少,可能只要一毛多,但要是换成水运,成本可能连五分钱都不到。
河南是咱们国家的产粮大省,也是重要的工业基地,每年有大量的煤炭、矿石、粮食、建材这些笨重的大宗商品需要运进来、运出去。
如果走水路,那省下来的运费可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对企业来说,成本降下来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就强了;对整个社会来说,物流成本降低,最终也会体现在我们日常消费的商品价格上。
所以说,修这条航道,表面上看是让船能开,实际上是给河南的经济发展装上了一个“省钱加速器”,让河南的商品能以更低的成本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不过,也有人想得更深一层。
光修通一条贾鲁河,是不是有点独木不成林的感觉?
它就像是在你家门口修了一条漂亮的大马路,但这条路是个断头路,没法连接到城市的主干道上,那它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一条航道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把多条航道连接起来,形成一张四通八达的水运网,才能真正发挥出黄金水道的威力。
这就引出了一个更宏大的构想,也是很多有识之士正在呼吁的,那就是在启动贾鲁河复航的同时,应该把长虹运河、洪河的复航也提上日程,同步推进。
咱们摊开河南地图看看,贾鲁河解决了郑州向东南方向的出海通道问题。
但是在河南东部和南部,还分布着像洪河、汝河这些淮河水系的重要支流,它们现在也大多不能通航。
而“长虹运河”这个设想就更有意思了,它计划开凿一条新的运河,像一根线一样,把北边的沙颍河水系和南边的洪汝河水系给串联起来,形成一条纵贯河南东部平原的“豫东大运河”。
如果这个设想能够实现,那河南的内河航运格局将彻底改变。
到那时候,就不再是一条孤零零的航线,而是一张覆盖河南大部分地区的水运大网。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个场景:从黄河南岸的某个码头装上满满一船的河南小麦,可以顺着这条水网一路向南,进入淮河干流,再顺着京杭大运河,直达长江,运往上海、南京这些长三角的大城市。
反过来,南方的各种工业原材料,也能通过这条水路,以极低的成本源源不断地运到河南腹地的工厂里。
这张水网,将把河南这个内陆省份和中国经济最活跃的沿海地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让河南真正融入到国家经济的大循环中去。
当然,这个宏伟计划的好处还远不止于航运。
咱们河南人对“水”的感情是复杂的,历史上,我们深受水旱灾害的困扰。
要么是黄河泛滥,要么是淮河水多排不出去,造成大面积洪涝;要么就是常年干旱,靠天吃饭。
2021年郑州的大暴雨,大家还记忆犹新。
这次的运河建设计划,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
在规划中,这些运河不仅仅是航道,它们还有着另外一个重要的身份——水利工程。
怎么理解呢?
在运河沿线,会配套修建一系列的平原水库。
这些水库就像一个个巨大的“海绵”和“水缸”。
到了雨水多的汛期,河道里的水位高了,就可以把多余的洪水引导到这些水库里储存起来,既减轻了下游的防洪压力,又把宝贵的水资源留了下来。
而到了干旱的季节,农田需要灌溉,航道需要保持足够的水深,这些水库又可以开闸放水,进行补充。
这样一来,这些运河和水库组成的系统,平时是发展经济的“黄金水道”,关键时刻就变成了保障安全的“防洪屏障”和抗旱救灾的“生命水线”。
这套组合拳,目标就是从根本上改变淮河流域水旱灾害频发的局面,让我们河南的老百姓不再为水多水少而发愁。
这不仅仅是经济账,更是一笔民生账、安全账和生态账。
它能彻底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推动沿线地区的全面发展,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发展。
所以说,从贾鲁河复航开始,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条河的重生,更是整个中原大地未来发展蓝图的展开。
这不是在“开历史的倒车”,而是在用现代的智慧和技术,为河南的未来铺设一条通江达海、长治久安的康庄大道。
下一篇: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