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21 09:17 点击次数:74
太原汇丰苑小区里最近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说起来也挺让人心里不舒服的,但最终的结果却挺让人感到欣慰。
这事儿呢,就是楼上楼下因为漏水引发的一场邻里纠纷。
咱们平时生活里,谁还没遇到过点儿这样的糟心事儿呢?
但这次不一样,这次是因为社区的网格员,他们不仅出面调解,还把咱们国家的《民法典》给搬出来了,这不,事情就顺利解决了。
这事儿啊,就告诉咱们一个道理:法律这东西,可不是只写在书本上的,它实实在在能解决咱们老百姓的实际问题。
事情是这样的,就在前些日子,九丰路39号汇丰苑小区4号楼里,潘大娘家里正在忙活着装修呢。
眼看着这新家就要装好了,吊顶都快完工了,潘大娘心里那叫一个高兴啊。
可谁能想到,就在这节骨眼儿上,楼上的谷先生家里突然漏水了,那水哗啦啦地往下淌,直接就流到了潘大娘家里。
这下可好,潘大娘家刚装好的吊顶,全都给泡了汤,不仅留下了难看的水渍,时间一长,居然还长出了不少霉点。
这要是换了谁,心里能不恼火吗?
潘大娘当时就气坏了,这么好的新装修,就这么给糟蹋了。
她赶紧联系楼上的谷先生,想问问到底怎么回事儿,看看这事儿该怎么解决。
可谷先生呢,一开始还只是敷衍几句,后来,潘大娘催得多了,他干脆就玩起了“消失”,直接把潘大娘的电话和微信都给拉黑了。
这下潘大娘可真是没办法了,楼上的人不理不睬,自己又不能冲上去砸门,这亏可不能白吃啊。
走投无路之下,潘大娘只好把这事儿反映给了社区,希望社区能帮她出面,维护维护自己的权益。
社区接到潘大娘的反映后,很快就行动起来了。
汇丰苑社区的网格员王海华,知道了事情的经过,首先就联系了楼上的谷先生。
王海华这个人啊,可不是那种只会说好话“和稀泥”的,他跟谷先生把话说得很明白,告诉他这事儿可不能躲着,必须得主动出来解决。
他知道,这种邻里纠纷,要是处理不好,不仅伤了和气,还可能把小矛盾闹成大问题。
在具体调解的时候,王海华可没光凭嘴说,他把咱们国家的《民法典》给搬出来了。
他一条一条地跟谷先生解释,告诉他,因为他家里漏水,导致楼下潘大娘家里的财产受到了损失,这责任他可是跑不掉的,必须得承担修缮和赔偿的责任。
王海华说得有理有据,不偏不倚,让谷先生也明白,这可不是潘大娘在胡搅蛮缠,而是法律有明文规定。
您可能要问了,一个社区网格员,怎么就能把法律用得这么好呢?
这其实就是咱们国家这些年法治建设的成果。
现在,越来越多的基层工作人员,比如社区网格员、村干部等等,他们都在学习法律知识,并且把这些法律知识运用到日常的工作中去。
他们不再是简单地做做思想工作,而是能够用法律的武器,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就拿这次的漏水事件来说,王海华主要引用了《民法典》里的两条规定。
一条是《民法典》的第1165条,这条规定说的是:“行为人因为自己的过错,侵害了别人的合法权益,并且造成了损害的,就应该承担侵权责任。” 您看,这话说得多清楚啊!
谷先生家里漏水,这是他的过错,导致潘大娘家里装修受损,这就是侵害了潘大娘的合法权益,并且造成了损害。
所以,谷先生就应该承担这个责任。
另一条是《民法典》的第1184条,这条规定就更具体了,它明确了财产损失应该怎么计算。
潘大娘可以要求赔偿的,不仅仅是那些难看的水渍,还包括重新修吊顶的钱、处理那些发霉天花板的钱等等,只要是这次漏水直接造成的损失和合理的费用,谷先生都应该赔偿。
这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开的药方清清楚楚,让赔偿这件事儿不再是一笔糊涂账。
所以说啊,这次事件就很好地说明了,《民法典》这部法律,它可不是只写在纸上,放在图书馆里的。
它真正地走进了咱们老百姓的生活,成了解决咱们日常矛盾的好帮手。
以前遇到这种事儿,可能就得靠着街坊邻居说和说和,或者找个社区大妈给劝劝,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但现在有了《民法典》这把“尚方宝剑”,网格员们在调解的时候,就有了底气,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这不仅让调解更容易成功,也让咱们老百姓对法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对法律的信任也更深了。
结果呢,就在王海华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并且用专业的法律知识进行调解,当天下午,谷先生和潘大娘竟然就达成了协议,握手言和了!
您想想,一个之前玩“消失”,把潘大娘拉黑的人,最后在法律的震慑和社区的耐心引导下,最终还是选择了承担责任。
这不就说明了咱们国家的法治建设越来越完善,基层治理也越来越有智慧了吗?
这次纠纷的顺利解决,不仅仅是潘大娘的烦心事儿得到了解决,更重要的是,它也给整个社区乃至全社会都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
它告诉咱们:
第一,邻里之间,咱们都希望和和气气的,多一份理解和宽容。
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咱们可不能忍气吞声,要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第二,作为公民,咱们每个人都应该学法、懂法、守法。
别以为法律离咱们很远,它就在咱们身边,时时刻刻地规范着咱们的行为,也在保护着咱们的权益。
就像谷先生这样,以为拉黑对方就能逃避责任,那是根本行不通的!
在法律面前,任何想逃避责任的行为,最终都得付出代价。
第三,基层治理啊,是咱们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像王海华这样的社区网格员,他们就像连接政府和老百姓的桥梁,是解决基层矛盾的“第一道防线”。
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无私奉献,对构建和谐社会来说,那可是非常重要的力量。
据统计啊,咱们国家这些年,基层社区通过调解解决的各种纠纷数量一直在增加,而且成功率也挺高的。
这就充分说明了咱们基层治理的效率和重要性。
总的来说,太原这次的漏水纠纷,虽然是个小事,但它却很好地展现了咱们国家法治建设的巨大进步。
以前,咱们常说“有理走遍天下”,但有时候这个“理”到底是什么,又该怎么去“走”,很多普通老百姓可能不太清楚。
但是现在,《民法典》的颁布和实施,以及咱们基层法律服务的不断完善,让老百姓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有了更明确的指引,也有了更坚实的依靠。
这不就是咱们一直在努力建设的法治社会吗?
一个让法律不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有温度、有力量,能够真正解决老百姓实际困难的社会。
当法律从书本上走进了咱们的日常生活,当咱们每一个公民都能感受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咱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咱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您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咱们每一个社区都能像汇丰苑社区这样,有一批像王海华这样懂法、会用法、而且擅长调解的网格员,那咱们生活里大大小小的矛盾,是不是都能得到妥善解决了呢?
这不仅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也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这,就是咱们中国法治建设的魅力所在,也是咱们值得骄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