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08 09:55 点击次数:117
五年间A股科技板块市值从配角变主角,占比超过1/4,而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这些传统大佬的市值总和竟然被甩在了后面。
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8家增至24家。 这一变化不仅折射了中国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更揭示了资本市场未来的主导方向。
01 科技崛起:新质生产力成为市场核心引擎
科技企业正在A股市场唱主角。 近年来新上市企业中九成以上都是科技企业或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
科创板设立六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公司合计占比达八成,形成了显著的产业聚集效应。 2024年科创板全年研发投入总额达1681亿元,超过净利润2.5倍,同比增长6.4%。
这种高强度研发投入背后是资本市场对创新的支撑。吴清曾经指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需要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02 投资回报:分红回购金额远超融资额
“十四五”期间,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派发“红包”合计达到10.6万亿元,比“十三五”增长超过八成。 这一数字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
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的意识明显增强。仅科创板、创业板近5年分红回购就超过7300亿元。 一批龙头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市值同步高增长,让投资者在长期陪伴中获得了可观回报。
吴清强调:“我们必须真诚善待投资者,更好服务投资者,从法律上、制度上、监管执法和司法上进一步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
03 制度保障:全方位重构监管逻辑
经过系统“立改废释”,资本市场“四梁八柱”的法规制度体系已经建构成型。 去年国务院出台的新“国九条”及其60余项配套规则,使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得到全方位重构。
监管执法更加“长牙带刺”。 “十四五”期间,证监会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案件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罚没金额达414亿元,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
执法震慑进一步增强,市场生态进一步净化。 康美药业等特别代表人诉讼落地,赔付超38亿元,有效震慑了财务造假行为。
04 市场稳定:协同机制应对极端情况
面对多重超预期风险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筹部署下,证监会协同各宏观管理部门、金融管理部门、国资部门和相关市场主体,加强政策对冲、资金对冲、预期对冲。
吴清明确了应对市场异常波动的原则:“当市场严重脱离基本面,出现非理性剧烈震荡、流动性枯竭、市场恐慌、信心严重缺失等极端情形时,该出手时也要果断出手,纠正市场失灵”。
“十四五”期间,A股市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都明显增强,上证综指年化的波动率是15.9%,较“十三五”下降了2.8个百分点。
05 中长期资金:推动“长钱长投”政策体系
吴清强调要推动构建“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 他指出,机构投资者要继续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坚持长期主义、专业主义,更加成为市场运行的“稳定器”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2025年5月7日,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今天就会发布,更好体现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同甘共苦、共同发展、相互成就”。
这些措施旨在形成“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的良性循环。 截至2025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
06 开放共赢:“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取得显著进展。 “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兴业。 截至2025年8月底,外资持有A股市值达到3.4万亿元,269家企业实现境外上市。
吴清一直强调:“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外资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 证监会将“坚定不移持续推进市场、机构、产品全方位制度型开放”。
2025年10月起,中国将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RQFII)参与境内场内ETF期权交易,且交易目的限定为套期保值。 这是继放宽境外投资者参与商品期货、商品期权限制后的又一重要开放举措。
市场已经发生变化:科技企业占据A股市值四分之一,五年分红回购10.6万亿远超融资额,监管处罚力度增长58%。
吴清提出的“该出手时就果断出手”的干预原则,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护散户利益? 当市场再次出现剧烈波动时,这套机制真的能有效应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