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9-18 13:52 点击次数:147
从80年代开始,每当美国的舰队聚集海上,要对自己的对手发起打击,率先撕破对方防空的,肯定的战斧导弹。
这种带翅膀的导弹,能从低空进入敌人领空,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该武器的历史,远比人们想象的要长。巡航导弹的原型在一战时期就出现过,后来在二战发扬光大。
二战末期,德国的V1导弹就是一款巡航导弹。它用喷气发动机为动力,用指南针、陀螺仪、气压计等仪器制导,曾对伦敦进行密集空袭。
在欧亚大陆另一端的日本,日军也制造了一款“巡航导弹”,不过不用复杂仪器制导,直接让飞行员驾驶,指哪打哪。
这款武器,就是“樱花特别攻击机”。
相比起“神风特攻队”,“樱花战机”所在的“神雷特攻队”名气不大,战果也无法相比。但是美军的记载中,美国人对这款武器的好奇是独一无二的。
它使用的火箭发动机,决堤是二战末期日本军工的杰作。当然,性能比起德国发动机差得远,只是堪用而已。
美军还惊讶于该武器的巨大战斗部——足足1吨多重,按照数据,足以击沉美军任何一款战舰。
可令人奇怪的是,该武器在二战末期的战果极其可怜,只击沉1艘美国军舰。
那么在二战末期,日军为何钟情于自杀式飞机?“樱花特攻战机”到底是怎么发明出来的?为何它没有战绩?美国怎么评价这款武器?
(专注近现代战争、武器装备,偶尔更新国际局势分析,喜欢的话请点赞或关注,这对我很重要,谢谢。)
【一】“那些新兵,在浪费宝贵的战机”
二战日军为什么要发起自杀式攻击?
背后其实是日本海军的窝囊故事。
太平洋战争里,日军输得最惨的海战,肯定是中途岛海战。
但日军输得最绝望的海战,绝对是马里亚纳海战。
1942年的中途岛海战,日军丢掉了4艘重型航母,损失330多架飞机,3053人阵亡,其中包括大量优秀飞行员。
此战,日本自以为是攻其不备,其实作战计划早被美军掌握。
美军守株待兔,最后打断日本联合舰队一条腿。
后来的所罗门海战,美日之间没有出现决定性的胜负。直到1944年夏,马里亚纳大海战决定了太平洋战争的成败。
此战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航母大战,日军攒了2年的家当,出动9艘大小航母,5艘战列舰,40多艘炮舰,搭载舰载机400多架。
和中途岛不同,此战是日军占据先机。
美军全心攻岛,日军舰队先释放舰载机进攻美军,还有陆地机场的几百架战机夹击,结果却还是一败涂地。
在美军口中,此战是“马里亚纳射火鸡大赛”,日军飞机损失巨大,舰载机加上岸上的飞机,一共损失600多架。
而且日军被击沉3艘航母,主力的大凤号、翔鹤号被击沉,小型航母飞鹰也被击沉。仅剩的主力航母瑞鹤被重创,逃回日本。
至于美军,连一艘船都没沉,损失飞机仅100架。
舰队指挥小泽治三郎,后来非常绝望地说:“我们的航空兵,差得太远了。”
的确,日本当时的“零式战机”“彗星轰炸机”“天山鱼雷机”,性能都不如美国战机。
但还有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日军的飞行员水平太低。
在1943年瓜岛空战耗尽鲜血后,日本海航的飞行员素质发生跳水,新手飞行员训练时间不够,驾驶水平很低。
有老飞行员抱怨:“水平最优秀的新兵,能把飞机停在航母上就不错了。”
战争爆发前,日本海航的精锐飞行员都是以年为单位训练,飞行时长最少都有七八百小时。
1940年左右,日军飞行员还能训练半年到一年,飞上百个小时。
到1943年后,日本陆军、海军都缺飞行员,培训速度加快,加上国内缺乏燃油,飞行训练被压缩到两三个月。
飞行员上天飞行时间在100-150小时,大量时间在理论课和地面模型飞行中。
这样的飞行员,遇到美国海军的百战老兵,以及美军新换的近炸引信,自然被打的溃不成军。
由此开始,日本海军高层开始思考,如何能让宝贵的飞机发挥最大作用。
于是,“自杀式攻击”的想法提到了台面上。
3个月后的莱特湾大海战,日军第一航空军司令大西泷治郎,派出实习飞行员驾驶零式战机撞击美军舰队。
该部队,就是“神风特攻队”。
【二】疯狂导弹:带血的樱花战机
“神风特攻队”首战即“告捷”。
他们在莱特湾只出动了菲律宾的第5航空基地50多架飞机,即击沉美军一艘护航航母“圣洛号”、一艘巡航舰,还重创了美军多艘舰艇。
这个战果,居然大于马里亚纳海战日军整个舰队的战果。
消息传回日本本土后,军部本来反对自杀式袭击的人,此时也不再说话了。
随后日本海军开始批量训练自杀式飞行员,制造的“特攻飞机”,即简化版的零式战机,也是能省则省,反正是一次性物品。
但海军内也有人反对这种做法,这倒不是反对自杀,而是觉得这样做的效率还是不高。
海军内一名叫做大田正一的少尉,提议进行“喷气式特攻战机”的制造,提高特攻的效率。
他也不是突然拍脑袋想到这个法子的,日本军队一直在试验无线电制导炸弹,代号为“伊”,英文简写“Ki”。
1943年后,“Ki147”和“Ki148”两种液体火箭推动的炸弹相继问世,前者为三菱公司的产品,有11公里射程,搭载800公斤炸药。
后者则小很多,弹头炸药300公斤,射程是11-13公里。
两种炸弹都试验几次,最大的问题是制导失灵,因为日本电子技术和德国、美国差得太远。
大田正一觉得,这两种武器的杀伤效率是神风飞机的10倍以上——“Ki147”能挂载800公斤炸药,而神风特攻队的小炸弹,不过几十公斤。
1944年5月,大田正一找到上司菅原英雄,这位航空队司令支持下属的想法,用军队关系找了东京大学的教授、海军航空兵工厂的专家,改造了“伊”式航空炸弹,起名为“樱花”。
8月,“樱花载人炸弹”项目被送到了日本海军军令部,海军高官几乎立刻通过了这个项目。
反正自杀式攻击已经开始,形式如何已经不重要了。
外号“特攻仙人”的黑岛龟人开始监督“樱花”的开发,他同时还在监督一系列海上、水下特攻武器的研究。
军令部的命令是:该武器必须有巨大的战斗部,要有穿甲能力,要有极快的速度,且尺寸不能太大,价格不能太贵。
项目落在横须贺海军工厂,一群技术人员综合研究决定,直接用木质的机身结构、铝合金蒙皮,飞机80%重量是炸弹,后面装上3台800公斤推力的四式一号十二型固态火箭。
1945年1月,樱花特攻机走下流水线,代号“樱花11”。
该飞机长6米,宽5.1米,高1.1米,设计为双尾翼结构,最大起飞重量2吨。
它的机头位置,是一颗净重1.2吨的双引信穿甲炸弹,保证必须能炸响,而且必须炸沉美国军舰。
要知道美国B29“超级空中堡垒”携带的最大炸弹——2000磅炸弹,换算下来才900公斤。
该飞机的座舱极小,座舱只有火箭开关、木质操纵杆,以及一个和轰炸机联络的电话机。
“樱花11”没有起落架,其释放方式是轰炸机携带释放,空中打开火箭发动机后撞击目标。
哪怕是设计、制造这架飞机的日本工程师和工人,都暗暗感叹:“这飞机是疯子才能驾驶的。”
武器有了,日军只等“樱花”起飞。
使用“樱花特攻机”的队伍,被起名为“神雷特攻队”。在航空兵学校招募时,学生兵们听说要驾驶名为“樱花”的飞机,都争相报名。
1945年3月21日,训练2个月后,15枚“樱花11”特攻战机在战斗机护航下参战,结果却惨不忍睹。
【三】日军眼里的“樱花”,美军眼里的“八嘎”
日军陆航第721航空队和“神雷特攻队”配合出动,袭击日本南部海面的美军舰队。
日军出动15架“一式陆攻”,飞机腹部搭载15架“樱花11”,还有30架零式战机一路护航。
结果在接近美军舰队前,美军侦察机发现日军机群,大量地狱猫战机、海盗战机前来猎杀日军战机。
15架“一式陆攻”全军覆没,10架零式被击落,20架逃回日本。
“神雷特攻队”首战失利,15名队员全部阵亡,其中包括队伍指挥官和几名老飞行员。
战后,“神雷特攻队”发生内讧,日军老飞行员对特攻武器深恶痛绝,他们认为这是对飞行员的侮辱,也是对士兵生命的亵渎。
至于第721航空队,轰炸机全部被毁,此战死亡130多人,可谓伤亡惨重。
但横须贺海军兵工厂还在生产“樱花11”,美军开始包围冲绳岛后,“神雷特攻队”被多次命令南下出击。
4月12日,8架“樱花11”在“一式陆攻”的携带下飞往冲绳海域。
此战中,因为大量“神风特攻队”围攻美军,“一式陆攻”得以接近美军,并释放“樱花11”。
8架樱花里,1架击中美军军舰,击沉美军阿伯尔勒号驱逐舰。
因为该飞机糟糕的操纵性,和仅仅20多公里的航程,其余7架樱花全部落水,仅仅在美军射击后的殉爆时炸伤了几艘美国军舰。
虽然战果不大,但在日本报纸的宣传中,该武器大获成功,重创美国舰队。
4天后,6架“樱花11”再次出击,这次没那么幸运,全军覆没。5月初,“樱花11”出动两次,共12架,依然颗粒无收。
这种自杀式飞机的短板已经暴露——本身毫无战斗力,太依赖护航;飞机速度太快难以操纵;飞行距离太短;飞行员心理压力巨大,难以执行战术。
6月底,“樱花11”最后一次出击,6架“一式陆攻”偷袭美军,依然全军覆没。
直到这一天为止,为了执行“神雷特攻队”的自杀式任务,日军损失上百架飞机,阵亡770多名飞行员和空勤人员,55名“樱花11”驾驶员全部死亡。
其战果却只有1艘驱逐舰。
海军军令部得知后,下令停止特攻,让军工部门赶紧改进飞机,使其更加可靠。
至于美军,他们也发现了日本人使用“火箭式炸弹”进行海战。在发现其中还载人后,美军也吃了一惊。
横须贺海军兵工厂继续改进“樱花11”,在1945年7月拿出“樱花22”的制造方案,打算次月投产。
可该飞机还没来得及大规模生产,日本就挨了两颗原子弹,最后举手投降。
美军登陆后,在日本发现了大量特攻武器,有潜艇、快艇、战机,甚至还有潜水设备。
但“樱花战机”是最吸引美军的,日本军队的武器装备以低水平著称,而这架飞机,完全可以说是日本军队技术最高的武器。
而且让人操纵炸弹,比让人开飞机撞军舰更加疯狂。
美军技术人员检查“樱花战机”的性能后,更是觉得这款武器非常荒诞。
其飞行速度高达每小时600公里,俯冲速度超过每小时1000公里,其操纵性极差,几乎只能飞一条直线。
而且二三十公里的续航能力,让这款武器的发射极为困难,只能顶着美军的防空炮释放,几乎是自杀。
所以美军直接给它起名为“Baka”,即日语“八嘎”,以表示讽刺。
该飞机的原型基本都被销毁,极少数被送往博物馆,今天在日本各处都能看到。
参考资料:
1.《空中冒着死亡火花的“樱花”——空中敢死队“樱花”特攻战机的作战》鸿强
2.《【樱花】出击——二战末期日本海军航空兵【神雷特攻】始末》闻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