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9-18 06:13 点击次数:123
孙中山先生为革命志士,于革命事业秉持绝对无私态度,此方面其部下蒋介石难以企及。
蒋介石怀有称帝意图,故而将儿子蒋经国作为接班人加以培养。相较之下,孙中山从未以类似方式培养其子孙科。
孙科担任过的最高职位,是1931年及1948年两次出任“行政院长”,两次任期总计未满68天。
最后一次进行组阁时,竟出现“代人担责”情况,这究竟是何缘由?
【代人受过】
1948年冬季,辽沈战役落下帷幕,淮海战役随即展开。国民党军队在内战中已无力回天,蒋介石处境陷入绝境。
当年5月,履新行政院长的翁文灏遭遇此等形势,只得无奈辞去职务,翁氏内阁随之瓦解。不过,翁氏内阁的瓦解仅仅是开端,其他人真正意图针对的,乃是蒋介石。
1948年12月23日,孙科就任行政院院长一职,此举实为蒋介石在即将下野之际所做的“保底部署”。
之前李宗仁未听从蒋介石劝阻参与竞选,最终成功获任副总统一职。彼时国民党内普遍期望蒋介石下台,由李宗仁接任总统。
李宗仁就任总统后,主动推动国民政府与中共进行和谈,此举蒋介石断难实施,而李宗仁在中共方面尚有一定沟通空间。
蒋介石下野前,与孙科进行了半小时秘密交谈,具体内容无从得知。但可确认的是,蒋介石意图借助孙科来制衡李宗仁。
李宗仁就任总统前后时段,孙科与李宗仁均派遣代表团同我党开展谈判。不过,孙科代表的是蒋介石集团利益,故而无法接纳我方所提条件。
1949年1月19日,孙科内阁缺乏自知之明,向我党提出无条件停火的要求。针对此要求,我党明确表示,国民党没有资格与我方进行谈判。
1月21日,蒋介石第三次辞去职位,李宗仁正式接任。李宗仁接任后,首要举措是重组内阁,撤换蒋介石所有代理人。
孙科因先前参与副总统竞选一事与李宗仁产生嫌隙,此后更是频繁与李宗仁对立。在那年农历正月初一,他竟率国府高层人员一同前往上海。
李宗仁身旁仅有于右任与居正两位国民党资深元老相伴,场面略显冷清。2月1日当天,李宗仁动身前往上海,意图劝说孙科留下。
孙科仍持不愿态度,且把行政院迁至广州。蒋介石亦对外宣称,将国民党党部迁至广州,此举等同于使李宗仁陷入孤立境地。
为打破困境,李宗仁亲自赶赴广州,一方面劝说孙科返回南京,另一方面与薛岳、张发奎、于汉谋等广东籍将领进行沟通,最终削弱并瓦解了孙科的势力。
孙科被迫返回南京,抵达后随即面临立法院质询,其先前行为导致需承担相应后果,最终于3月8日提交辞呈。
孙科组建的内阁仅维持三个月便宣告结束,那么孙科离开国民政府后又有何遭遇?
【远走高飞】
孙科担任行政院长时,实则替他人承担责任。他本属蒋介石阵营,自然需担负该阵营战败后果。若非蒋介石因素,他未必会落寞辞职。
离职后,孙科立刻前往香港。然而,在香港躲避只是权宜之计,他需决定是前往国外还是去台湾。
最终,孙科选择离开国内,与其后半生仰人鼻息、看蒋介石脸色行事,不如自在安逸地度过余生。
在香港时段,我党曾与孙科进行联络,建议其勿赴台湾,选择留于大陆,孙科对此建议未明确表态。
但他明确表示,自己并无前往台湾的打算,我党对此持理解态度。毕竟,孙科长期为国民党服务,自然没有留下的心理准备。然而,他不前往台湾与我党对立,也算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1950年夏季某天,孙科与下属一同用餐。
他当时称:“你将前往台湾,为国家贡献力量。我患病无大碍,不久将出国调养。你知道,国父六十岁离世,我今年不也六十了吗?”
孙科话中之意为,他不愿因政治事务过度操劳而积劳成疾至死,期望能安然度过后续数十年。彼时,他身体状况欠佳,心脏时有不适。
此后,孙科先于法国逗留一年,随后赴美定居。在美十余年间,他基本不涉足政事,远离都市喧嚣,过着隐居生活。
可以说,孙科几乎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络,其生活状况也并不顺遂,从备受追捧到沦为普通百姓。
孙科行事较为清正,不谋取钱财,因此在加州时仅能居住于普通民众的住宅,与当地居民无异。
他生活所需全靠子女供给,故而一切开支皆需节省,家中未雇佣人,每日他都要步行至镇上采购食物。
此刻的孙科已然洞悉世态冷暖,每日仅以读书看报为事,生活倒也自得其乐。
无人知晓,赴美十余载的孙科,最终竟选择返回台湾,出任“考试院院长”,这究竟是何缘由?
【归】
孙科七十岁诞辰之际,部分旅居美国的华人特意为其筹备了一场寿宴。因对孙中山先生怀有敬重之情,张学良之妻于凤至亦出席了此次活动。
然而,彼时的于凤至并不知晓,在孙科七十寿辰之时,蒋介石再次派遣说客,邀请孙科前往台湾。
或许因孤独作祟,他确实有前往台湾的意愿。在那次寿宴期间,孙科曾与于凤至深入交谈,力劝她“秉持爱国之心前往台北”。
于凤至坦率表示:“我不会前往台湾的居所,即便我在美国孤身一人,既无亲友相伴,我也宁愿在此承受孤寂,而不愿参与蒋某人的事务。”
她表示:“我与蒋某人存在国仇家恨。国难方面,我的家乡因他而沦陷;家恨方面,汉卿被他囚禁长达数十年。他反复无常,如此情况下,我怎会前往台湾?我与您情况不同,我若回台湾,定会遭人嘲笑!”
孙科被说得满面通红,然而此时他已下定决心返回台湾,1965年他最终前往了台湾。
从常理判断,孙科对名利与财富已无太大追求。若他真看重金钱,凭借在美国出书、发表演讲、撰写回忆录等方式,必然能够获得收入。
若真对钱财极为热衷,当年在国民政府任职期间,本不乏将钱财收入囊中的时机,然而孙科始终未有此类举动。
论及名望,他在民国时期的官场中,虽未显达至极,却也未遭冷落,官场生涯应无太多可遗憾之处。
孙科做出此决定,或许真正缘于情感因素,国民党乃其毕生奋斗之处。
与其他国府高官相比,孙科相对单纯,他期望中国能走上美式民主道路,也确实为此付出过行动,但最终未能成功。
他对国民党的情感,特别是对这个由其父亲亲手创立的党派,或许远超多数人的预想。
参考信息
《孙科归台:台前与幕后》 沈飞德著